林鄭連任陷兩難 北京舉棋不定
2022年2月21日

下任特首是誰?林鄭仍被看高一線,但她如果連任,香港大部分人都不會高興。一個北京覺得合用的特首,卻得不到香港人支持,中南海又會如何取捨?

 

撰文:莊梓

本屆政府尚有不足半年就結束,但行政長官選舉還沒有任何動靜,如此怪現象,成為政圈最近議論紛紛的話題。按政府公布的時間表,行政長官選舉在2月20日開始提名、3月27日投票,快踏入2月,卻竟然沒有任何具份量的人出面宣布參選,到底是什麼原因?

其實不用推敲,原因只得一個,就是中南海至今仍舉棋不定,未對下屆特區政府的人事布局最後拍板,各方只得靜待消息,不敢造次。

林鄭民望淨值:-42%

最理想模式,是本屆特首林鄭月娥連任,延續北京新治港策略,進一步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把其餘尚未清除的國家安全「隱患」徹底消除,這些工作林鄭月娥已經開展了二三年,理應由她推到底。可是,近期不同的民調都顯示,林鄭月娥的民望仍然極低——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11月公布的特首民望調查,林鄭月娥最新評分是35.7分,有32%受訪者給她零分,反對率則高達66%,民望淨值為負42個百分點!

行政長官雖然不是普選,北京如果硬來,1500名選委聽指揮行事是可以的,但民望太低,反映了民眾反對她的情緒非常強烈,本地建制派內也有多個不滿林鄭月娥的聲音,北京如果硬來,隨時會把不滿特區政府的情緒轉向中央;逆強大的民意行事,中南海要冒很大政治風險,這是北京的難處。

除了本屆行政長官,未來特區的領導班子應該如何部署?如何培養未來的接班梯隊?相信也是北京正在仔細考量的題目。

回歸25年的其中一個慘痛教訓,就是香港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領導核心,也沒有一批可以經得起考驗的政治人才,每屆特首選舉都是臨陣應變;董建華第二屆只做了兩年多,當時政局已漸趨穩定,北京卻突然在2005年換人,由曾蔭權頂上。曾上場後致力「培養」唐英年,但2012年卻突然殺出了個梁振英,結果建制派內部徹底分裂,至今仍然無法治癒。梁振英一心以為可以連任,到最後一刻北京才決心換馬,林鄭月娥倉卒之間上陣,結果令香港面目全非,近幾年的事,大家應記憶猶新。

可以說,回歸後幾屆特首換班,都在政圈引起狂濤巨浪,經常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,對香港來說,這並非好事,因為政爭會消耗不少社會資源,造成社會嚴重撕裂;而每次特首換屆都出狀況,也反映特區接班人部署仍然沒有一套制度,隨意性大、變數太多,不利香港長遠發展,這應該不是中南海樂見的。

過去行政長官人選,港澳辦有很大發言權,現在形勢有變,習近平掌握最高權力尚有起碼10年,對下任特首和未來特區領導班子,習擁有絕對話事權,現在連港澳辦也換了領導班子,基本上只是執行習的意旨;換言之,到一月中旬特首選舉仍然「按兵不動」,只得一個原因,就是習仍未拿定主意。

2020年12月24至25日,習近平在中共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發表講話,對領導幹部提出了幾點要求,包括提高政治執行力,要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精神貫徹落實;堅持政治立場不移,政治方向不偏;要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,對「國之大者」了然於胸。一句話,當領導的政治標準是第一位。

——節錄自2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